我很幸运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今天我们有幸在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黄土地上跟随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这不仅是一次翻山越岭的地理探险,更是一次穿越时空隧道、寻找文化根源的旅程。今天我们沐浴着山风和晨露,看到了雨雾笼罩下的美丽秋景。同时,我也感受到了野外工作的艰辛。在这些困难的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和古代文明的辉煌。在马森山山麓深处,悬崖上仍能看到采矿钻机的遗迹,脚下散落着文明的碎片。这不就是你捡到的一块漂亮的石头吗?它分明是“玉道”中缺失的一环,是连接古今的符号。当我把这块石头握在手里的时候,我听到了牧队的钟声在风中响起,我仿佛看到了远方传播玉石文明的无名先祖的身影。在彩陶博物馆,我们观察到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彩绘陶瓷碎片。这些陶瓷碎片的图案不仅体现了马家崖窑文化的起伏和韵律之美,而且似乎还蕴含着一些独特的地方元素。它们似乎传达着几千年前我们祖先生活在这里的审美意识、生活方式和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每一件彩陶都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本“天书无字”。聆听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让我深深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匮乏和无能。今天我们听到的不仅是学术成果,还有有趣的文化故事。马鞍山脚下,洮河河畔,是多元、统一的规范并包容中华文明。作为一名媒体人,我愿意继续用我的镜头和文字,把马鞍山和马家窑的故事告诉尽可能多的人,让这个蛰伏的“宝藏”从历史的幕后走到舞台中央,让传承下来的古老文明在新的时代重新焕发出光彩。 (作者简介:胡双鹏,记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