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分钟 2天

原标题:博物馆如何加速成长(文化感知中国)游客在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文创商店购买文创产品。张晓亮摄(中国图片) 江苏省南通博物馆一景。翟伟凯为参观山西省太原市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的游客拍照。图片:韩晓青 数据来源:国家文物局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一座城市寻找博物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在创新展览内容,提供更多活动并延长开放时间,以满足公众的需求。自1905年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建成以来,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已经存在了120年。时间对博物馆做了什么?一个历史的积淀,文明的见证。博物馆是如何“进化”的?培育大众的“第二课堂”、融入日常生活的“博物馆+”……让我们以拥有120年历史的博物馆、美术馆与城市相结合的“博物馆之城”以及享誉国内外的文化知识产权为例,来看看日本的博物馆产业是如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并加速发展的。 ——编者 120年博物馆里的“青春回归”——走进博物馆,“第二堂课”开始 记者姚学清走进江苏南通博物馆。在“江海古韵”展厅,参观者听到中心巨大展区“煮海成盐”的生动讲解。 “这些文物叫‘铁板’,是古代炒盐的工具……”高中生、博物馆“小解说”荣玉正嗯,详细解释了古代炒盐的过程。科研经历让容宇爱上了文学艺术,后来他参加了培训,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解说员。 “游学活动和‘小主人’培训是南通博物院‘博园融合’理念的传承和创新,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让博物馆成为培育公众的‘第二课堂’。”南通博物馆党支部博物馆秘书长兼馆长德雅尔表示,博物馆一直主张室内展览与室外实践相结合,让更多人获得文化滋养。 120年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在这里雕刻了我国博物馆的初衷,将中国式园林与现代博物馆理念融为一体,成为“博园合一”,以“立为香墟派,以深学之”为宗旨。南通博物馆作为中国人民创办的第一家公立博物馆,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1988年,博物馆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入选首批国家级博物馆,2021年被授予“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民族之强,在于民族之强”。 自治,自治以工业教育为基础……”走进展厅,观众沉浸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中,突然“闯入”历史剧《让我们穿越时空相见》的表演中。师生与张健先生进行了“时空对话”,让观众体会家国情怀,感受精神洞察。社会教育部主任周岩 南市社会福利中心通馆表示,剧中的32个角色都是由年轻人扮演,大家通过排练和表演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了解历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该剧近两年已演出50余场,每场演出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万人次。经过多年的辉煌,南通博物馆已成为人们珍视的“第二课堂”和“文化公园”。目前,南通博物馆藏有文物约5万件、植物近500种。 2024年,博物馆将迎来超过125万人次参观。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社会教育活动,设计表现形式,举办了“天然园林标本展”、“昆虫内部”等科普展览,让你边游园边了解“植物的名字”。他还贯彻了“张謇专利思想”通过“专题探访”、“探寻江海文明源流”等研学活动,为青少年打造“智慧教育”,为青少年搭建“第二课堂”。为播撒爱心种子,开展“小讲解员”、“小科普员”等实践培训活动。打造课堂文化知识产权世界——“把敦煌文化带回家”记者赵帅杰国庆期间 中秋假期,甘肃敦煌博物馆里人头攒动。一块刻有丝绸之路标志的胡人骑骆驼的砖块、北梁石塔的演变……丰富的文物展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博物馆里,你可以看到文物,体验历史,也可以感受和了解文化 敦煌博物馆外。三只耳朵相同的兔子丝巾和拖拉包抽屉的翅膀吸引着游客。来自天津的游客张先生说:“我发现敦煌很耐磨,而且很时尚。”博物馆里的文化财产之美已成为文化知识产权,丰富了文化产业,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上午9点,位于博物馆附近的敦煌印章办公室开门迎客,迎来了众多游客。印章区,敦煌元素的邮票精心布置,游客排队在集邮册上盖上精致的图案。 “传统拓印相对单调,所以我们安装了滑轮、彩沙瓶、铜铃等音效,让印章更加真实。” 90后设计师姚雁北介绍,团队从800多幅敦煌壁画、彩塑中精选元素,设计了飞天、瑞兽、建筑三大系列300多枚印章。 “年轻人不再只是‘来旅游’,而是在这个“把敦煌文化带回家乡”。手工刺绣、冰箱贴等各类文创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去年9月开始试运营的敦煌印刷局,是游客体验敦煌文化知识产权的登记点。2016年,敦煌文旅集团成立专业团队推动发展 敦煌文化知识产权从实物产品到沉浸式空间,始终以开放方式进行创新。近年来,敦煌市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了《又见敦煌》《赏敦煌》等演艺剧目,拓展文化知识产权新形式。 “博物馆不应该‘冷’。我们正在探索利用知识产权来传达物体的叙事含义。敦煌博物馆馆长史明秀表示博物馆正式启动文化展2019年,设计知识产权已拓展至服装等八个品类,“敦煌风格”不断诞生。史明修说:“保护敦煌文化,必须普及文物蕴含的文化意义,让更多年轻人真正热爱敦煌文化。”敦煌文化知识产权影响力不断增强,敦煌市博物馆与知名品牌的跨界联名、与综艺节目的内容合拍,正在让敦煌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愈发精彩。数字技术的进步可以帮助文化“打破围墙”。今年5月在敦煌举行的第四届文化交流互鉴对话会上,来自塔吉克斯坦的交换生米娜体验了“寻找敦煌”项目,对文化资产之外的细节印象深刻。 “太神奇了,我用虚拟的方式看着壁画“戴上现实(VR)眼镜,清晰可见。”近年来,敦煌研究院推出了敦煌开放资料数字图书馆、“寻觅敦煌——敦煌数字沉浸展”等数字项目,多语言版本,满足世界各地观众的旅游、研究和审美需求。目前,“敦煌诗巾”与 敦煌抽屉式设计受到外国游客的高度赞赏,巴黎敦煌岩画特展“丝路文明交响乐瑰宝”备受关注,以莫高窟壁画为题材的舞剧《丝路之花》正在40多个国家巡演,敦煌文化知识产权正在吸引来自各方面的外国粉丝。 “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敦煌文化知识产权,不仅要深入挖掘文化核心,更要构建全球对话平台敦煌研究院文化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琼芳表示,未来,敦煌文化的各种魅力将更加立体、清晰地表达出来。“博物馆城”扩建——在太原你总能找到博物馆。记者付敏丽 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106个,即每5.1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 山西省太原市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城市。”截至9月30日,太原市文物办属下文化馆今年累计接待游客1024.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85%。去年国庆和中元节期间,太原文化博物馆共接待游客91.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9%。太原历史悠久。去年开馆的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成为很多人了解太原的“第一目的地”。晋阳古城考古太原博物馆是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文物静静地讲述着太原的历史。唐代壁画中居然有“剪刀手”!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着网红的唐代郭兴墓壁画。壁画上的人物伸出两根手指说“再见”,吸引了许多围观者。 “这个博物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浓郁的考古气息。”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馆长赵涛表示,博物馆将把发掘现场“搬”进展厅,定期开展考古主题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今年夏天,邀请了12位专家进行独立讲解,以提高公众对考古吸引力的认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如何提升文化博物馆的吸引力是?科技手段让博物馆更加智慧。天龙山石窟数字博物馆利用3D打印和电子显示屏将文物立体化,还利用沉浸式剧场、全息成像等技术将文化景点直接带给公众。天龙山石窟始建于东魏时期,是中国古代岩画艺术的宝库。 20世纪20年代,天龙山石窟最优秀的文物大部分流失海外。天龙山石窟博物馆运营六年,收藏了国外30多个博物馆的100多个天龙山石窟。利用丢失佛像3D数据,完成了11个主要石窟的数字化修复,实现了大部分国外丢失佛像的数字归还。博物馆推出的“白城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化修复展”已远赴海外多次向世人展示天龙山的辉煌。洞穴艺术。如何扩大“博物馆城”的容量?太原市实施准博物馆发展规划,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博物馆建设,共创建准博物馆65家。太原市纪念馆位于二八港附近。包括自行车和肥皂盒在内的2000多件展品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变化。 “博物馆的所有展品都是市民捐赠的,而且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太原市记忆博物馆馆长黄山说。太原市记忆博物馆是太原市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近年来,太原着力建设“小而精”、“小而美”的贴近群众的美术馆。这些博物馆遍布城市街道、城镇、校园和风景名胜区。你可以c我在太原散步时随时都会穿过博物馆。目前,太原市正在逐步构建以国立博物馆为主体、工业博物馆为核心、非国立博物馆为辅助、亚博物院为辅助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博物馆数量和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政治支持。 《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山西省新时代支持文化财产高质量发展办法》相继出台,为“博物馆之城”建设注入更大动力。太原市党组书记、文物办主任刘玉伟表示,下一步要把太原阜城市、门太原县等地区直线连接、形成集群,形成高品质的博物馆集群,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 (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